受多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接连下调以及市场宽松氛围影响,5月份的两期储蓄国债发行利率被调降5BPs,这是储蓄国债利率年内第二次被下调,目前3年期品种利率已经跌至3%下方。
(资料图片)
在宽松信号的背景之下,市场对于债券收益率能否进入下一轮下行周期的预期有所背离。部分观点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以“恢复性”为主,明显刺激政策料难出台,二季度融资需求或将面临冲高回落压力,短期内降息概率不大;另有观点称,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叠加贷款和债券的比价效应,债券尤其是利率债、信用风险较低的高等级信用债吸引力提高,债市收益率中枢将趋于下行。
存款利率下行压降加点幅度财政部年内第二次下调储蓄国债发行利率
财政部公告显示,5月10日至19日发行2023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分别为3年期和5年期,票面利率为2.95%和3.07%,较4月两期债利率回落5BPs,两券最大发行额均为100亿元。
据新华财经梳理,今年3月首批储蓄国债的发行即有过一次“降息”,彼时两个期限品种为非对称调降,其中3年期利率较前次调降5BPs至3.00%,5年期利率下调10BPs至3.12%;之后的4月两期电子式储蓄国债利率未有变化。2022年财政部也曾三次下调储蓄国债(包括凭证式和电子式)票面利率,分别在3月、7月和9月,幅度依次为5BPs、15BPs和15BPs。
此外,2023年储蓄国债发行计划显示,财政部拟于3月至11月的每月10日发行两期储蓄国债,全年共计发行9次、18期,其中3月、5月、9月和11月的发行为凭证式储蓄国债,其余5次为电子式储蓄国债。期限方面,每批次储蓄国债均为3年期和5年期品种。
市场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利率定价采用的是锚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固定利率模式,发行利率由基准利率加点构成。尽管近期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动,但随着近期存款利率不断下行,或导致储蓄国债发行利率加点幅度的压降。
多家上市银行净息差跌破“警戒线” 长久期利率债将继续受配置青睐
截至4月底,已有25家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有7家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4月10日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简称《办法》),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 年一季度例会也指出,要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5月5日,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三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集体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三家银行的一年期、两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均下降至1.85%、2.40%和2.95%。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下调幅度最大,最高由3.25%下调至2.95%,降幅达30BPs。
银河证券研究员张一纬观点称,“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打开空间存款利率下调之后,银行息差压力有望实现缓解,降低资产端信贷成本动力增强。考虑到当前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点,持续大幅下行概率较低,后续空间预计仍旧来自存款端成本的压降。”
实际上,一季度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峰值已经震荡下行约20BPs,1年期LPR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因此银行存款利率或仍有调降空间。
国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樊信江分析称,在新的考核机制处罚压力下,二季度银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周期或将开启。利率自律机制下,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国君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预测称,2023年还会有一到两次系统性调降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调降还在“中途”。而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行,叠加贷款和债券的比价效应,债券尤其是利率债、信用风险较低的高等级信用债吸引力提高,债市收益率中枢趋于下行。
可以说,降低存款利率、增加债券投资尤其是较高收益的长久期利率债是当下“资产荒”背景下,中小银行稳定净息差的主要选择。
对于后续债券收益率的走势,覃汉表示:“存款利率调降对长债的利多大于短债,收益率曲线‘牛平’力量增强。一方面,长期限存款利率的调降幅度普遍大于短期限,对应长债的利多大于短债;另一方面,OMO、MLF等央行政策利率直接定价短债,政策利率维持不变也会制约短债的下行空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中新网合肥5月19日电 (吴兰 周晓伟)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近日落下帷幕。记者19日从安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2022届本科毕业
中新网杭州5月19日电(童笑雨 柯溢能)5月19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下称“浙大”)获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黄荷凤课题组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下称专项
中新网海口5月19日电 (记者 张茜翼)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是海南一张靓丽的名片。记者从19日海南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
X 关闭
X 关闭